1.作用機理和適用范圍不同
助聽器是一個電聲放大器,將原本聽障患者聽不到的聲音放大到可以被聽到的強度,就好似給耳朵架了一副“放大鏡”。從原理上來推斷,助聽器的使用前提是要求患者的殘余聽力能夠聽到被放大的聲音。但是,助聽器的放大功率是有限的。所以,助聽器的主要使用對象是中度和部分重度的耳聾患者。如果雙耳殘存的聽力屬于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這時助聽器就無效了,需要通過人工耳蝸來幫助。
人工耳蝸是一個“人工耳”,用于替代嚴重病變喪失聽力的患者耳蝸,可以類比于大家熟悉的人工關節等植入物。人工耳蝸分為外部處理器和植入體兩部分,外部處理器接受聲音并發射信號到植入體,植入體可繞過已受損的感受聲音的耳蝸毛細胞直接刺激聽神經,使聽神經產生活動來重建聽覺功能。因此人工耳蝸的植入不要求患者有殘存耳蝸毛細胞(即殘余聽力),只要有可利用的完整的聽神經功能即可。
2.對聲音的感受不同
助聽器的作用僅僅為放大聲音,因此聽障患者可以重獲熟悉的聽感。個別情況下存在助聽器性能不佳、調試不當等因素導致聽到的聲音有失真(變調)或聽不清楚等不適。
對于人工耳蝸植入患者而言,他們“聽到”的其實是一種電流刺激,與自然的聲音存在差異。
3.佩戴方式不同
助聽器有多種樣式,有常見的耳背式,耳甲腔式,也有廣受歡迎的深耳道式助聽器更兼具隱蔽性,不認真看難以發現。樣式的選擇除了個人喜好外,最重要的是聽力損失的程度。
人工耳蝸則需要通過外科手術將電極植入到患者耳蝸內,具有一定創傷性和手術風險,若植入體有損壞或故障都需重新手術;同時言語處理器也是外掛裝置,佩戴欠隱蔽性。
4.價格差距較大
助聽器的價格,每只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
人工耳蝸植入的費用包括單個人工耳蝸植入體設備、手術、術后調機、言語康復以及電池維修等幾部分,總花費在10萬-30萬人民幣。
5.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助聽器方便摘取,基本對日常生活沒有明顯影響。
人工耳蝸植入患者則需要特別注意下列情況:
1) 通過安檢門時體內植入體會引發報警,建議出行時隨身攜帶人工耳蝸植入標識卡和出院證明,安檢報警時向安檢人員說明情況即可。
2) 部分體外機對靜電和X射線敏感,可能會受到安檢門和X線傳送帶的干擾,建議關閉體外機,交由安檢人員手檢,避免靜電和X線損傷。
3) 避免靠近強磁場,包括強力磁鐵、磁療機、磁共振檢查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