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 江卉 通訊員 白麗莎
“周主任,我的假肢修好了,多虧您了!”昨日,荊門市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中心主任周禮鋒收到殘疾朋友老方的短信,感謝他提供的幫助。
“這事要感謝省殘聯,他們改進工作很及時!”周禮鋒說的“事”,發生在30多天前。
9月6日,省殘聯系統輔具中心負責人座談會在武漢召開,部分市(州)殘聯分管理事長、17個市(州)輔具服務中心負責人參加。聽取各地的意見建議,是省殘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
會上,周禮鋒代表他服務的殘疾對象提出,部分免費配發的輔助器具(以下簡稱“輔具”)容易壞,返廠率高,售后維修難。原來,省殘聯每年要為部分貧困殘疾人免費配發輔具,由各地殘聯負責適配,這些輔具包括輪椅、拐杖、盲杖、助聽器、助視器、假肢矯形器等。今年上半年,全省已配發輔具1.8萬余件。
3月到5月,荊門市殘聯送出免費輔具1000多件。“收到輔具的那一刻,殘疾朋友都很高興。”周禮鋒回憶,沒幾天,陸續有殘疾朋友打電話來反映輔具出現質量問題,如防褥墊無法充氣、假肢損壞等。無奈之下,周禮鋒給殘疾朋友更換新輔具,壞的全部返廠維修。
座談會上,周禮鋒的發言引發各地輔具中心負責人的共鳴。大家紛紛提出,采取有效舉措,提高免費輔具質量。
聽完代表發言,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陶慧芬表示,免費配發輔具,體現了政府對殘疾人的關愛,必須保證質量,千方百計把好事辦好。
提高輔具質量,關鍵還是在生產環節。然而,輔具供貨企業公開招標已于9月初舉行,山東省煙臺市康利康復器材制造有限公司中標。企業已經中標,如何有效約束其生產行為,保證產品質量?收集各方建議后,省殘疾人輔具服務中心主任徐明輝擬定3條整改意見:供貨企業在簽訂合同時,繳納質量保證金,產品質量不達標,將全部或部分沒收保證金;生產期間,省殘聯突擊抽檢樣品質量;供貨前,省殘聯將成品送到國家級相關權威部門檢驗,合格方能供貨。
隨后,省殘聯將3條意見通報給康利公司,公司總經理張建國表示全部接受,并將按照湖北的要求,嚴把產品質量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可送至公司在漢售后服務點。
省殘聯負責人表示,將出臺相關“質保新政”,規范所有的殘疾人輔具采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