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部委聯合發文 支持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 促進康復輔助器具推廣應用
6月25日,發改委、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進一步改善養老、托育服務基礎設施條件,推動設施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增強兜底保障能力,促進康復輔助器具推廣應用,增加普惠性服務供給,提升養老、托育服務水平,逐步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養老服務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托育服務體系。
(二)民政部發布《關于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第二批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地區的公示》
6月10日,民政部發布《關于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第二批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地區的公示》,北京市石景山區、河北省衡水市、遼寧省鞍山市、遼寧省盤錦市、上海市青浦區、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蕪湖市、福建省三明市、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威海市、河南省安陽市、河南省駐馬店市、河南省南陽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郴州市、廣東省東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重慶市永川區、重慶市巴南區、重慶市大足區、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陜西省寶雞市等22個地區擬定為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第二批國家創新試點地區。
(三)八部委發文:24條政策全面推進康復醫療發展
國家衛健委6月16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通知。《意見》提出2020年,我國每10萬人口要擁有6名康復醫師,10名康復治療師的目標;《意見》還提出了24條發展意見,包括增加醫療機構與床位供給;鼓勵社會辦醫參與建設連鎖化康復醫療中心;鼓勵一二級醫院轉型康復醫療;促成公立與民營,三級醫院與基層共建醫聯體聯合開展服務;鼓勵基層開展社區居家康復項目;大力發展康復醫療信息化及相關智慧產業發展等舉措。
(四)我國殘疾人冬季運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持續加強
6月23日,北京冬奧組委會同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殘聯、延慶區和張家口市向全社會發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2020)》。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不僅僅是一屆體育盛會,更是增進殘疾人福祉、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契機。5年多來,我國殘疾人冬季運動發展迅速,取得了積極的遺產成果。
中國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王梅梅表示,我國冬殘奧運動起步晚、實力弱,成功申辦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殘疾人冬季運動迎頭趕上創造了難得機遇。
中國殘聯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推動殘疾人冰雪運動融入國家“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整體安排,先后印發了《冬季殘奧項目振興計劃》《殘疾人大眾冰雪行動方案》和《冬殘奧爭光行動方案》。
在賽區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北京、張家口兩地政府依托冬奧籌辦工作,出臺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行動規劃,從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場所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大力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加速提升城市無障礙水平。賽區城市無障礙設施目前正在不斷改造升級。北京市全域緣石坡道基本實現全覆蓋,,初步形成連貫的無障礙交通出行體系,“無障礙溫度”滲透于城市生活方方面面。張家口市加大各區無障礙設施建設力度,持續加強盲道、緣石坡道,無障礙電梯、衛生間、車位、標識,接待和服務區域低位設施的改造,使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更加便利。
(五)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建議加大對重癥漸凍人適配輔具補貼力度
“漸凍癥”,醫學上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簡稱ALS),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五大絕癥之一,患者大腦意識清醒,但肌肉持續萎縮,活動能力逐步喪失。6月21日是世界第21個漸凍人日,王金環呼吁,希望漸凍人家庭護理這一難題能得到更多關注。
關于家庭護理中的輔具,目前,上海、北京、福建、陜西等地都建立了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補貼制度。輔具產品涉及各類殘疾,漸凍人首先需了解本地殘疾人輔助器具的補貼政策,再根據自身情況,提出補貼申請,以獲取輔助器具適配服務。適宜的輔助器具,能夠有效補償身體功能,克服生活障礙。如漸凍人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可根據障礙情況適配適宜的移動類、助行類輔具。四肢癱患者,則需要組合適配,包括護理床、防壓瘡墊、如廁類輔具。
此前,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強調:“不能治愈不等于不可治療和康復,我們可以采用多學科的方法幫助患者,讓他們的生活更長久,更有尊嚴,更有質量。”
(六)康復輔助 助浴納入《上海市養老服務補貼管理辦法》補貼范圍,將于7月1日起施行
上海民政發布了《上海市養老服務補貼管理辦法(試行)》,將于7月1日起施行,養老服務補貼采用非現金的方式發放,由符合要求的養老服務機構等主體為補貼對象提供與補貼額度相當的養老服務。
養老服務補貼可用于下列范圍與項目:
居家照護服務。通過上門、遠程支持等方式,為老年人在其住所內提供生活起居、衛生護理、康復輔助、環境清潔、助餐、助浴、助行等生活照料服務以及緊急救援等其他支持性服務。
社區照護服務。依托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或者場所,為老年人提供的日間照料、短期托養、助餐、康復輔助器具租賃等服務。
機構照護服務。養老機構為入住老年人提供的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護理服務。
(七)甘肅省殘疾人康復服務水平提升 20萬人受益
“甘肅去年為18.88萬人提供了基本康復服務,為6.89萬人提供了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全省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輔助器具適配率均在95%以上。”甘肅省殘聯理事長王建強6月18日表示。
甘肅省殘聯第七屆主席團第三次全體會議暨全省殘疾人工作會議在蘭州召開。2020年,甘肅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殘疾人重點工作,走訪探視特困殘疾人家庭8000余戶,為6000多名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服務,落實殘疾人就業保障金596萬元,幫助27家省級殘疾人就業扶貧示范基地復工復產。
甘肅全力推動殘疾人脫貧攻堅,現行標準下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脫貧,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惠及26.9萬人和35.3萬人,26.98萬殘疾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3.97萬殘疾人接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協調35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扶持22個貧困縣的貧困殘疾人發展種養產業增收,對500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清零”改造。近4萬殘疾人在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殘疾人項目中受益,累計落實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7844萬元、4.1萬殘疾人得到精準幫扶。
會議披露,2021年甘肅將投入4990萬元,為5815名殘疾兒童提供手術、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為88584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42292人提供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基本輔助器具適配率穩定在80%以上。
(八)吉林省殘聯積極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為進一步推動銀行機構建設符合標準、設施完善、信息通暢的無障礙環境,在吉林省殘聯的推動下,6月21日,長春農商銀行與吉林省肢體殘疾人協會、省盲人協會、省聾人協會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暨“普及金融知識守住錢袋子”金融知識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在長春農商銀行總行舉行。
雙方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并開展了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根據協議相關內容,長春農商銀行將在各營業網點設置無障礙停車位、無障礙通道,開辟愛心窗口、設置綠色通道、無障礙填單臺,輔助殘疾人辦理業務等,讓殘疾人享受到優質人性化的金融服務。
雙方戰略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銀行與殘疾人的溝通交流更加緊密,進一步促進和保障了殘疾人公平獲得金融服務的權利。長春農商行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堅持將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各類弱勢群體,履行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在網點無障礙設施建設時,特別邀請北京奧運會殘障設施督導員進行現場指導,增加無障礙設施的科學性。
(九)杭州上線發布“數智殘聯”系統 推出輔具智配、無障礙一張圖、志愿云服務等應用場景
6月17日,杭州正式上線發布“數智殘聯”系統,并同步推出輔具智配、無障礙一張圖、志愿云服務等應用場景。
殘疾人只要通過“浙里辦”“杭州城市大腦”“市民卡”等APP入口,就能根據自己的需求享受相關的服務,并了解各類扶殘政策,各項保障服務自主點單。今年,這一系統將推出政策超市、我要培訓、我要就業等8個服務場景。
首批上線了惠企助殘、輔具智配、無障礙環境一張圖、志愿助殘云服務等服務場景,主要是聚焦殘疾人和基層的高頻需求以及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
輔具智配服務場景的打造是考慮到輔具是殘疾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依靠。全市輔具適配年需求量約1萬人,涉及資金1000多萬元。過去輔具適配服務周期長,錯過了上半年的申請,需要等到第二年才能申請。個性化程度低、補貼流程繁、過程管控難。通過這個場景,實現輔具智配“零紙質、零人工、零跑次和一鍵直達”。殘疾人與輔具供應商直接對接,由供應商把輔具送上門,第二天就能送貨上門。
(十)蘭州市殘疾人輔具服務中心開始試運營
蘭州市殘疾人輔具服務中心正式開始試運營,由蘭州市殘疾人托養就業康復中心承擔并開展蘭州市殘疾人輔具服務工作。蘭州市殘疾人輔具服務中心開展蘭州市殘疾人輔助器具的評估適配、租賃、零售、使用培訓指導、維護、展示、體驗、回收再利用等業務,為殘疾人提供各類輪椅、盲杖、假肢、助行器等多種輔具。同時,面向全市廣大殘疾人和有輔具需求的短期失能人員提供輔具的評估、適配、使用的培訓指導,并使用過程中的維修維護與保養,尤其是對短期使用輔具的人員提供租賃業務。
在此基礎上,為了切實解決重度貧困殘疾人的實際困難,蘭州市殘疾人托養就業康復中心對貧困重度殘疾人輔具適配、租賃給予每年約5萬元的費用減免。輔具服務業務采用“互聯網+輔具服務”新模式,開展線上線下業務工作。
在試運行一段時間后,蘭州市殘疾人托養就業康復中心將根據縣區殘聯、殘疾人和短期使用輔具人員需求和建議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具培訓指導。
二、行業動態
(十一)推進中日老齡社會醫養照護領域合作備忘錄 簽字儀式在京召開
推進中日老齡社會醫養照護領域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在京召開,該簽字儀式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以下簡稱“國經中心”)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以下簡稱“JICA”)共同舉辦,國經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日本駐華特命全權公使志水史雄,JICA中國事務所所長佐佐木美穗出席儀式并做致辭發言。
中國目前已形成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正在全國開展試點工作,但面臨著相關專業技能培訓基礎較弱、健康服務領域產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日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步入老齡化社會,2020年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8.7%。日本目前擁有完善的養老、醫療和介護制度,養老護理機構有精細化的管理服務經驗,提供老年輔具和智能設備產品的制造業具有嚴謹細致的工匠傳統,有先進的健康養老照護教育培訓體系。
中日兩國所處老齡化發展階段不同,兩國開展醫養照護合作前景廣闊。近年來中日雙方領導人在會談中都強調要把發展健康養老和健康照護合作作為雙方務實合作的主要領域。中日兩國同處東亞地區,社會文化理念相通。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過程中,中國醫養照護服務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并擁有廣闊市場,日本政府與民間則通過多年實踐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教訓,中日兩國開展醫養照護項目合作交流,在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產品研發等方面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高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能力和水平,促進雙方經濟社會發展。
(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強調信息無障礙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以下簡稱《數據安全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84號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數據安全法》強調信息無障礙,該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家支持開發利用數據提升公共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提供智能化公共服務,應當充分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的需求,避免對老年人、殘疾人的日常生活造成障礙。”
(十三)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中試基地搬遷入秦
6月3日,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中試基地搬遷入秦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秦皇島開發區舉行。
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中試是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科技成果進行成熟化處理、工業化考驗、向生產力轉化的重要環節,是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的重要途徑。此次共有300多臺套高端機床、數控加工等機加工類中試設備搬遷至秦皇島康復輔具產業園,可承接假肢、護理床、輪椅、機器人等小規模試制任務,滿足園區生產制造需求,為吸引高水平企業入駐提供支持。湖南省民政廳舉行“福康工程”項目啟動 為貧困肢殘患者進行假肢取型并配發輔具
(十四) 2021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開幕 聚焦養老產業發展
2021上海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AID)6月9日-11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W3-W5)館拉開帷幕。今年的AID 2021匯聚了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品牌企業亮相申城,展示面積40,000平方米,較去年增長33.3%。
專區內包括一塊200平米左右的“康復輔具產業展區”,聚焦上海市康復輔具產業集聚發展最新成果,著力呈現上海市康復輔具產業園新貌,包括最新產業趨勢、創新技術產品等多維度展示,吸引更多好企業、好產品進入上海,加快推動上海康復輔具產業發展進程。
同時,在展會的“上海市康復輔具展示專區”內,也將結合上海市康復輔具租賃試點工作,60周歲及以上的低保、低收入的老年人、75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享受50%租賃補貼的優惠補貼政策宣傳。